隔离险买易赔难,近期纷纷下架
隔离险买易赔难,近期纷纷下架,所谓“隔离险”“防疫险”,大多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触发理赔条件后保险公司以津贴形式进行经济补偿。隔离险买易赔难,近期纷纷下架。
曾因疫情而产生的“网红”险种——隔离险,近日却传出该类产品下架的消息,这使得很多已购买的消费者担心后期赔付问题,还没购买的市民也质疑隔离险是否出了问题?
曾经火遍朋友圈的隔离险,为何各保险公司火急火燎地安排下架?
“隔离险”便宜实用 曾备受青睐
据华商报记者了解,这些所谓的“隔离险”本质上大多都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
今年疫情有所反复,不少险企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推出了很多疫情隔离险,这些隔离险有针对性个人的,也有针对企业的,保费基本在百元以内,被保人或被保企业在保险期间被强制集中隔离或经营场地封控,可以每天获得1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津贴赔偿。
正因为该类产品顺应市场需求且保费较低,一经推出便广受关注。
此类保险便宜且方便购买,不仅能在保险分销平台购买,还可以在支付宝、微信,或是部分银行的App上直接下单。还有部分产品选择和航空公司、旅游公司、财务公司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记者身边就有不少朋友购买了个人或企业的隔离险。据某保险销售平台透露,高峰时月均投保件数超6万件,该险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保险公司陆续下架隔离险
近日,火爆一时的隔离险产品一夜间出现大面积下架,多位保险营销人员表示,众惠相互惠无忧意外险于3月17日下架、众安保险爱无忧意外险3月14日下架。
众安保险客服人员称:“只是正常的产品下架调整。之前如果已经投保成功,后期保障不受影响,在保障范围内的赔付正常享受。公司每年都会对前一年的老产品进行综合评估后展开调整。”
众惠相互方面回应称:“主要是近期多地疫情暴发,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出发,对相关产品进行下架。”
投诉激增 产品需迭代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下架产品的原因有三种:一是监管政策改变,二是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三是产品设计时的风控考虑与当下的现实情况不符导致保险公司赔付风险大。在疫情多地、多点散发的背景下,多款热门隔离险集中下架,业内认为,这是行业监管趋严、投诉激增、赔付率上升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想买的人买不到,买到的人想顺利理赔也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隔离险在实际赔付过程中,往往因为理赔认定的条件不同而产生很多理赔纠纷。
据某投诉平台显示,截至3月22日,有关隔离险的相关投诉已有1889条,集中体现在虚假宣传、理赔困难、默认捆绑销售、强制搭售等问题上。
针对隔离险存在不实宣传、理赔困难等问题,今年2月,银保监会财险部发布《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从六个方面对“隔离”津贴保险业务进行规范。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隔离险作为一个和疫情形势联系紧密的险种,从产品定价上本身也应该快速迭代,及时下架旧产品、上线新产品,也是该种产品一个内在要求。
近期,不少消费者发现,一度销售火爆、承诺可以在隔离期间予以投保人相应经济补偿的“隔离险”,开始陆续下架。也有不少已投保的消费者表示,“隔离险”的理赔并没有那么容易。具体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理赔不易投诉不断 多款“隔离险”下架
记者了解到,所谓“隔离险”“防疫险”,大多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触发理赔条件后保险公司以津贴形式进行经济补偿。
记者发现,大家关于“隔离险”的投诉集中在“被隔离却没有产生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苛刻无法提供”“强制购买”等。
不久前,上海银保监局提醒称,部分“隔离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中约定,被保险人虽被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隔离费用的',保险公司不承担理赔责任。
另外,投保前已疑似感染或已收到通知要求隔离的、保险合同生效前被保险人所在地区被列为国家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等情况均可能属于责任免除情况。消费者需清楚理解后再投保。
浙江消费者 王女士:一个密接跟我同车厢,然后就被隔离了,之后去理赔保险,他们拒绝理赔,说我一个证明不够,但我的证明是当地卫健委开的,后来我在保险平台投诉,没人处理。
目前,市面上一些隔离险的售价一般在59元至89元之间,在理赔范围内消费者能得到每天约200元的补偿。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在买保险的时候,销售人员并没有将保险细则详细告知。
北京消费者 董女士:(理赔范围)没有说,之前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自然就不会买了。
保费低赔付率高 保险公司放手“隔离险”
记者了解到,除了投诉率高,大量的理赔申请给保险机构带来压力,也是“隔离险”下架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前期为开拓市场,各保险机构都把“隔离险”产品的保费压得很低,“隔离险”产品的盈利状况并不好。
某保险公司业务合伙人 鄢佳:推高了赔付率,当下现实情况与以前产品设计时的风控不符合,为了控制风险不得不将这类产品下架。
法律人士告诉记者,“隔离险”作为一种新型保险,应当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芦云:隔离险是一个新的保险产品,最关注的免赔的条件,是一个新的尝试,所以就要求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的设计上,要符合《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近日,“隔离1天,保险公司给你补贴200元”“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59元管一年”的隔离险在网络上走红。一些投保人发现,这类保险购买容易理赔难,且多款隔离险已经下架。业内人士表示,下架是市场规范的结果,建议消费者购买前,看清责任免除条款。
各地疫情的反复和临时管控措施让不少人担心工作生活可能受到影响,而诸如“隔离险”“防疫险”等保险产品迎合了公众风险补偿、情感慰藉等需求。同时,疫情导致相关行业市场疲软,保险公司需要新产品以提振士气、缓解经营困难,这也是相关产品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媒体统计现实,此类保险产品在高峰期时有60多款。
买了这类保险真的可以在家躺着数钱吗?低保费、保额高、易操作的背后暗藏宣传不实、理赔困难等“玄机”。
比如,一些保险产品的理赔限制条件不少——对“被保险人被要求居家隔离”“被保险人虽然被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隔离费用”等情形,保险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也就是说,隔离方式、隔离费用是否产生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保险赔付结果。
再如,不少投保人购买此类保险都是在购买机票、火车票时被搭售,且多是在未看清相关合同条款的情况下便匆匆付款,即使发现被薅了羊毛,也多因金额较小而不去计较。
文档为doc格式